找到相关内容760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僧肇的般若学-以动静观与般若智为问题核心

    斗争与虚矫产生厌倦,因此采用“避世”的态度,老子的本体论显然不是其所偏好的,反而庄子的“内在超越”正能调适其外在束缚,所以对庄子的诠释与实践遂成为主流。而郭象等“崇有派”面对统治者的压力不得不出仕,但...

    周延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75956493.html
  • 本觉思想与东亚佛教传统现代性症候

    这种“调适”的理路是将佛家的义理精华通过现代知识论的概念术语表达出来,使它进入现时代人们的生活意识和认识过程,直至成为当下社会的本质内容。而佛教的进入现时代,却又是和其他西方思想的交流和互动,按照大师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50156966.html
  • 佛经中对极乐世界的描述

    漫著你的身体。如果沐浴或游戏完毕,想要水位还原,它就立即恢复本来的水位。’——《无量寿经》。  4、水的温度,冷暖适意  ‘池水的温度(冷暖调适),自然随意。’——《无量寿经》。  5、水色清明,...和风,不拂逆、也不暴乱。吹到各种花卉,散发种种香气,普熏整个极乐净土。所有被风吹到身体的众生,安和调适,宛如比丘得灭尽定。’——《大宝积经》的《无量寿如来会》。  6、风动树网·演妙乐声  ‘西方极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1757050.html
  • 李商隐诗歌佛学意趣

    颠倒想”。所以应当修习不净观,把女色想像成种种恶秽之状,把女性的身体看作是“革囊盛臭”,即可调适身心。佛家认为,世人见到美色,便生起种种非分之想,从而生起种种忧郁、痛苦、恐怖,这就破坏了原本安宁祥和的...

    吴言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05757342.html
  • 陶渊明与庐山佛教之关系——兼论《桃花源记并诗》

    寒不热,常相  ,悉如外人。黄发、 调适。(卷上,页37)  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 又无量寿佛,寿命长久,不可称  见渔人,乃大惊,...

    邓小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64757685.html
  • 十至十五世纪新疆宗教关系研究(2)

    :魏良弢《西辽史研究》,第九O页。)。这大批的“异教徒”进入中亚各族穆斯林之间,并与他们同处一域,就必然给民族关系和宗教关系的调适带来相当的困难。这不仅是由于他们现实的政治、经济利益不一致所造成的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21458012.html
  •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(2)

   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方立天   (续第七期) 三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价值观  这里讲的宗教价值并非指“神圣价值”,而是指宗教的功能、作用,是就宗教的功能、作用意义上的价值而言的。宗教的功能、作用是宗教本质的体现,而宗教本质观又决定了宗教价值观。宗教的功能、作用,可以从不同角度考察,如侧重于社会角度,有政治、经济、教育、道德、文化等功能、作用,若侧重于个人角度,则有信仰、认识、调适、...

    方立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5159243.html
  • 从《五部遗教》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和影响

    一脉相传。从上引资料看,早期禅宗所传“坐禅法”的内容丰富,包括身体的坐姿、气息的调适、意念的专注、观想中产生的幻觉、身体出现障碍时解决的方法,等等。因文字过于简略,论者往往忽视禅宗的禅修方法。这种...

    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95359695.html
  • “九五”期间中国佛教研究综述(上)

    具有国际水平,显示了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实力。  4、佛教思想史论:  何建明著《晚清民国佛教思想史论——中国佛法观念的调适》对近代佛教观念的变化作了系统、深入的阐述。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现代解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1059997.html
  • 中国禅学与儒道合流的文化契机

    改变众生苦境的愿望和活动。一切法皆来于全体生命的世间活动的般若智慧。四誓愿的灭度是涅般的终极妙心。三昧三菩提的般若智慧是生命调适欲`色`无色三界的禅修梵度。在禅定和禅静的修持中达至正知,正见和正觉的...

    李诗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660059.html